《“鱼米之乡”──长江三角洲地区》教学设计(2)
- 时间:
- 2022-06-06 16:32:36
- 作者:
- 章老师
- 阅读:
- 来源:
- 甘肃教师资格网




(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提示:从沟通东西、联系南北和对外交流几方面展开讨论。)
小结: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,东临黄海、东海,地处江海交汇之地,地理位置十分优越。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水运,沟通东西部地区;依靠沿海航运,联结南北方地区;通过远洋航线,加强对外经济交流。
【承转】
水是生命之源。仅从“水乡”、“鱼米之乡”的称号就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与“水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这个“水”,指的是什么呢?对,就是长江。那么,长江对该区域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?
二、河流与区域发展
【探究一】
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,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。
小组合作、探究交流、发言展示、师生点评补充。
(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引导提示)
小结:
利:塑造肥沃的平原、提供充足的水源、便利的水路交通、发展水产养殖等。
弊:洪涝灾害、水体污染等等。
(转)通过刚才的学习,大家能够认识到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了吗?下面就来试一试吧。
【探究二】读下列两则材料,思考问题。
材料一:
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,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,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。
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,一到成都平原,水速突然减慢,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,淤塞了河道。每年雨季到来时,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,往往泛滥成灾;雨水不足时,又会造成干旱。
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组织当地人民,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,建成了都江堰。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,在岷江内用石块砌成一个分水的工程,叫都江鱼嘴。鱼嘴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。东边的叫内江,供灌溉渠用水;西边的叫外江,是岷江的正流。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开凿山岩筑成离堆。离堆夹在内外江之间,东侧是内江的水口,称宝瓶口,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。夏季岷江水涨,都江鱼嘴淹没了,离堆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。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, “旱则引水浸润,雨则杜塞水门”,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,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。
材料二:都江堰灌区示意图、都江堰示意图(如下